商南软件站-为您提供一个绿色下载空间!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应用

大唐逆袭记无广告版

[收藏该页] 意见反馈
大唐逆袭记无广告版
  • 类型:应用
  • 时间:2024-12-10
  • 大小:82.9MB
  • 版本:v1.0.16
  • 系统:Android
  • 星级:
  • 语言:简体中文
  • 授权:
  • 作者:小编

标签:

360检测 腾讯管家

用手机扫描下载

应用简介

探寻大雁塔的传奇:大唐三藏的足迹

在历史的长河中,有些地标不仅是一座建筑,更是文化的象征,精神的寄托。西安市的大雁塔,就是这样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塔楼。它不仅是唐代佛教文化的见证,更是大唐三藏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象征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大雁塔,探寻其背后的传奇故事。

一、大慈恩寺与玄奘法师

大雁塔位于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,这座寺庙的创建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。当年,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追念其母文德皇后长孙氏,下令建造了大慈恩寺。而玄奘法师,也就是唐三藏,正是在这里主持寺务,领管佛经译场,创立了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唯识宗。

玄奘法师在印度游历学习多年,深受印度佛教的影响。回国后,他亲自督造了大雁塔,用于存放从印度带回的经卷佛像。这座塔共7层,高64.5米,是西安的地标性建筑之一。

二、大雁塔名称的由来

关于大雁塔的名称,流传着多种说法,但都与雁这种鸟类有关。

说法一: “雁塔”这个名称原是印度佛教用语,是玄奘从印度翻译过来的。据说,古印度拥护佛教的僧人曾在山石中建五层塔,而最下面一层为雁形,就取名“雁塔”。玄奘因在印度游历学习多年,所以深受印度佛教的影响,回国后便将所建的藏经塔命名为“雁塔”。

说法二: 大雁曾为受困于沙漠中的玄奘领过路,救他于危难。后玄奘取经归来,为感念大雁的恩情,便将所建之塔取名为“雁塔”。

说法三: 相传,佛祖释迦牟尼曾变为鸽子来到人间救助苍生,而唐时人们用雁代指鸟类,故取此名以报答佛祖救苦救难之恩。

三、二圣三绝碑

在大雁塔底层南门洞两侧镶嵌着两通唐代名碑,史称“二圣三绝碑”。这两通碑文与碑额相对排列,左右对称,镶嵌于佛塔之中,是国宝中的瑰宝。

二圣: 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。

三绝: 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撰写的《序》和太子李治撰写的《记》,以及当朝宰相初唐书法家褚遂良书写之神名。

这两通碑文均由褚遂良书写,石碑建成的时间是永徽四年(653年)。其中,《序》碑的题额是隶书:“大唐三藏圣教之序”,碑文书写顺序从右向左,共821字;《记》碑的题额是篆书:“大唐三藏圣教序记”,碑文书写顺序从左向右,共642字。

四、大唐三藏圣教序

《大唐三藏圣教序》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唐玄奘翻译的佛经撰写的序文。这篇序文不仅展现了唐太宗对佛法的崇敬,也体现了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艰辛历程。

五、褚遂良与雁塔圣教序

褚遂良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,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“字里金生,行间玉润,法则温雅,美丽多方”。其中,《雁塔圣教序》是他最著名、最成熟的作品之一。

这篇序文共有两块,立于永徽四年(653年)。《序》书于十月,全称《大唐三藏圣教序》,李世民撰文;《记》书于十二月,全称《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记》,李治撰文。

大雁塔,这座历经千年风雨的塔楼,见证了唐代佛教文化的繁荣,也承载着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。它不仅是西安的地标性建筑,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。让我们走进大雁塔,感受历史的厚重,传承文化的精髓。

应用截图

玩家评论

此处添加你的第三方评论代码
Copyright © 2019-2024 商南软件站 版权所有